在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支撑下,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九洲集团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目前在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及应用、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网络信息识别与决策、软件无线电及认知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太赫兹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实现了学科跨域式发展,为绵阳及西部建设做出了贡献。
1.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
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研究方向较早地将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水泥生产和混凝土搅拌站的配料自动控制,提炼出最经济的智能控制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并与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用于复杂工业环境下的智能控制,解决了包括风洞测控系统中动态参数检测及处理、抗干扰技术和故障实时诊断等的多种复杂测控难题。
风洞数据采集系统 放射性同位素远程自动分装系统
2.检测技术及应用
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方向是将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精密测量与弱信号处理、光纤传感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探索环境安全和生产过程中物质成分与含量的现场测量技术及大口径光学元件测量技术,解决了复杂背景条件下微量物质的信息提取与测量、惯性约束核聚变系统中大尺寸光学元件的微米量级疵病在线检测等难题。
低成本开放式网络化数控系统 大口径组件面形检测系统
3.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
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研究方向将机器人和控制技术应用于高危环境领域,重点开展强辐射场下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解决了强辐射场图像传输、抗核加固与去污等技术难题,开发了抗强辐射、适应复杂环境的协同作业机器人系统,成功处理了河南杞县和广东番禺钴-60卡源事故,开创了国内采用机器人处置此类事故的先例。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卡源事故现场 河南开封市杞县卡源事故现场
国家环境保护部感谢信 中共广州市委感谢信
4.网络信息识别与决策
网络信息识别与决策研究方向针对传统互联网络因信息对称交换机制而引发的信息共享结构性冲突,将网络体系结构同网络语义计算和可信计算相结合,探求网络行为模型和信息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在绵阳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研讨会 林祥棣院士莅临学院指导工作
5.软件无线电及认知技术
软件无线电及认知技术研究方向结合绵阳及周边地区军工单位的技术优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连续开展了包括对数宽限窄电路、频率捷变、动目标显示、脉冲编码雷达等项目研究,取得过多项科研成果。近年来,研究重心逐步转向认知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抗毁自组织网络、无线通信自适应抗干扰和无线信道模拟等技术方向。
6.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研究方向以国家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为依托,借助已获得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及检测机制、网络信息的海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
7.太赫兹技术
太赫兹技术研究方向目前已针对超宽谱太赫兹源空间功率合成技术、太赫兹通信中宽带信号的多载波调制复用技术及辐射特性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已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